春回大地,国振雄风!
浙大在世界生物医学领域的历史性时刻降临了!
各大平台争相报道此条重大新闻(人民日报、CCTV、新浪科技、搜狐新闻等等)。
我司很荣幸为此重大项目贡献一份微薄之力,模板制作。
北京时间2月23日凌晨1点,国际顶级期刊CELL(《细胞》)杂志发表了浙大80后教授郭国骥
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。
该课题组利用自主研发的底本高效、完全国产化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Microwell-seq,解读出了
单个细胞的特异性,并成功构建出了全球首个哺乳动物细胞图谱。
从看一群细胞到看单个细胞
细胞是生命的最小独立遗传单位。生命体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分裂,逐渐发育成个体,细胞之间
的差异越来越大,承担不同的功能。即使相同功能的细胞也存在差异。极端的例子是,肿瘤细
胞最初便是由一个正常细胞的变异而来。
传统的测序技术“看”的是一组一组的、成群的细胞,“读”到的是一堆细胞遗传信号的均值,
因此单个细胞的特异性表现容易被忽略。而单细胞测序,则通过“读”取单个细胞的遗传信息,
很好地应对细胞群体异质性的问题。正因为如此,单细胞测序技术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,
并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对于生命奥秘对认知。
郭国骥认为,单细胞组学技术,使人类能够从单个细胞的视角上更为精确的解析细胞的分化、
再生、衰老以及病变,“这类技术正在带来一场细胞检测、分类和鉴定的方法学革命”。
此次我国科研团队向世界展示出了自己的单细胞测序方案:利用低成本、操作简单、完全国产化
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Microwell-seq,成功解决了传统测序中单个细胞核酸物质太大、易丢失
等难题,同时将每个细胞的研究成本从100元左右降低到了不到2元。
这一方案主要分为三个实验步骤:
第一步:捕获单个细胞
实验人员先用消化酶将一团相对紧实的细胞解离成单个细胞悬浮液,然后将其倾倒在一块边长3厘
米的正方形琼脂糖微孔薄板上。这个薄板上有10万个直径30微米的“小坑”,而将细胞悬浮液倾
倒在上面后,大约会有1万个细胞“一个萝卜一个坑”的落入这些小坑中,如此一来,便完成了对
单个细胞的捕获。
第二步:磁珠索引
磁珠索引,也就是使数万个直径25微米的磁珠落入第一步的“坑”中,封住单个细胞,同时为单个
细胞标记DNA索引,进行“编号”。
第三步:测序
这一步骤就是进行常规的单细胞测序流程,使每个细胞的表达谱得到解析。
在本次研究中,实验人员利用Microwell-seq平台,对实验鼠不同生命阶段的近50种器官组织的40余
万个细胞进行了系统性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,成功构建出了全球首个哺乳动物细胞图谱,这一图谱
将成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生物数据资源,对下一步人类细胞图谱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同
时也将惠及神经生物学、血液学等多个生物医学领域,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商业发展空间。